紅豆杉,屬淺根植物,其主根不明顯、側根發達,是世界上公認的瀕臨滅絕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,是經過了第四紀冰川遺留下來的古老樹種,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歷史。高可達30米,樹干直徑達80厘米。倒卵形的樹冠有如白楊樹一般的矯健,紅褐色的樹皮又比白楊樹更增添了幾分風采。針形葉表面深綠色,背面黃綠色,有兩條氣孔帶,葉中脈向兩側葉面突起。是極好的觀賞樹木。由于在自然條件下紅豆杉生長速度緩慢,再生能力差,所以很長時間以來,世界范圍內還沒有形成大規摸的紅豆杉原料林基地。中國已將其列為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,聯合國也明令禁止采伐。
形態特征
紅豆杉(Taxus chinensi)又名卷柏,扁柏,為常綠喬木,種植下的樹可以高達30米。小枝到秋天變黃綠色或淡紅褐色;冬芽鱗片背部圓或有鈍棱脊;鐮刀形葉子,二列式,長1.5~3厘米,末端尖而細小,葉底有兩道黃間;花腋生,雌雄異株,雌花只有一個胚珠,下托鱗片數枚;扁卵形種子,兩側各有一不明顯的棱脊,圍有紅色杯狀肉質假種皮。
紅豆杉是常綠喬木,小枝秋天變成黃綠色或淡紅褐色,葉條形,雌雄異株,種子扁圓形。種子用來榨油,也可入藥。屬淺根植物,其主根不明顯、側根發達,高30m,干徑達1m。葉螺旋狀互生,基部扭轉為二列,條形略微彎曲,長1~2.5cm,寬2~2.5mm,葉緣微反曲,葉端漸尖,葉背有2條寬黃綠色或灰綠色氣孔帶,中脈上密生有細小凸點,葉緣綠帶極窄,雌雄異株,雄球花單生于葉腋,雌球花的胚珠單生于花軸上部側生短軸的頂端,基部有圓盤狀假種皮。種子扁卵圓形,有2棱,種卵圓形,假種皮杯狀,紅色。
紅豆杉生物學特性對生態環境要求高,一般成樹要生長100~250年。1996年統計數字顯示,云南野生紅豆杉占全國總數的55%,其中麗江就存活著110萬棵。紅豆杉為多年生常綠喬木,生物量十分巨大,生長時間短。其主根不明顯,側根發達,枝葉茂盛,萌發力強,耐低寒,能耐-25℃的低溫。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可以栽種。生長快,年生長實測40~50cm,最高可60~70cm,是國內紅豆杉(中國紅豆杉、云南紅豆杉等)的300~700%生長量。3~4年生生物量積累為600~800m3/株·年,5年生時產鮮原料1.5kg以上,可用于提煉紫杉醇。次年又可萌生新的枝葉,其生物量大于頭年采收量。
野生紅豆杉生長條件近乎苛刻、生長地域窄小,對氣候條件要求嚴格。為什么能在乳源山區能有如此茂盛的生長群落?據當地研究保護該樹種多年的專家莫貽濱稱,獨特的地理位置環境、濕潤潮濕的氣候、良好的生態環境、當地群眾大力保護缺一不可。大橋鎮屬高寒石灰巖山區,平均海拔高度達800米以上,晝夜溫差達7℃,全年平均氣溫只有17℃,春夏季氣候濕度較大,很適合紅豆杉生長。
紅豆杉在我國南北各地均適宜種植,具有喜蔭、耐旱、抗寒的特點,要求土壤PH值在5.5~7.0,可與其他樹種或果園套種,管理簡便,其中東北紅豆杉,它是第四紀冰川遺留下的古老樹種,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,頑強的生命力使之在地球上已生活了250多萬年。它不但側根發達、枝葉繁茂、萌發力強、而且適應氣候范圍廣、對土質要求寬,還耐修剪、耐寒、耐病蟲害。而且可以長成高大的喬木、有的單株甚至可以生長上千年不衰,既可以用做藥用品種,還可以用做綠化品種,東北紅豆杉在民間傳說中,素有“風水神樹”之稱。
紅豆杉是長壽的代表。紅豆杉不只在藥用作用上可以改善人們的身體健康,更可以帶來長壽。紅豆杉的樹齡可以達到五千年以上,本身就被譽為“長壽樹”,它紅果滿枝,晶瑩剔透,寓意著吉祥喜慶,所以也有“吉祥樹”的稱號。據報道,在美國西部的一片原始紅豆杉林,山林邊有一個村莊約有100多戶人家。村里過世的老人最年輕的是95歲。全村人有個習慣,喜歡到紅豆杉林中去做“森林浴”散步、跳舞等。全村沒有人患過癌癥、糖尿病和高血壓,是美國人均壽命最高的地方。
|